(资料图)
6月5日,由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联合主办,“2023年世界环境日水电行业鱼类增殖放流联合行动”开幕式在北京正式举办,当天全国105座水电站共放流各种珍稀保护、流域特有和重要经济鱼类899余万尾。
据了解,今年该行动将持续开展,全年计划放流23种国家珍稀保护鱼类、43种流域特有鱼类、18种重要经济鱼类,合计2600余万尾,活动对恢复珍稀特有鱼类资源、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加深社会公众对水电工程环保工作的认识等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水电作为技术成熟、清洁高效的可再生能源,是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国水电开发以“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理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水电生态环保制度持续健全,流域保护措施不断完善,梯级生态调度、鱼类栖息地保护、增殖放流等工作系统展开,“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这一目标正在实现。据悉,在水电行业的主导下,水生生态保护技术和标准的保障水平大幅提升。几十年来,水电行业在中华鲟、长江鲟、川陕哲罗鲑、圆口铜鱼、四川裂腹鱼、长薄鳅等重要鱼类的驯养与人工繁殖技术上取得突破,标准规范持续完善,放流成效评估愈加科学;过鱼设施全面推广,实现了目标鱼类坝上坝下迁徙交流;鱼类栖息地保护与生境修复技术持续提高,为鱼类种群的自然繁衍与基因交流提供了条件。
会上,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院长李昇表示,去年水电行业鱼类增殖放流联合行动首次成功举办,收获了全社会的密切关注与高度认可,今年水电行业再次联合启动这一活动,是切实践行“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这一理念的生动体现。随着水电行业的发展,水电生态环保制度持续健全,流域保护措施不断完善,科技支撑与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彰显了水电绿色形象。水电行业面对新时代发展机遇与挑战,需从生态文明思想建设、调查研究方法、监测体系建设、标准体系保障几方面“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推动水电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郑声安作活动主题发言时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水电行业秉承“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进一步加大科学开发水电,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力度。开展鱼类增殖放流联合活动和科普宣传,不仅能够补充和优化水生生物资源,改善水域的生态环境,更有助于提高公众生态环保意识,促进全社会关注并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着力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全民参与体系,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同时,这也全方位展示了水电行业在共建美丽中国中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作用和作为,对推动水电开发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切实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网)
X 关闭
2月7日,在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A...
科技日报合肥2月8日电 (记者吴长锋)8日...
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
2月8日,当看到中国选手谷爱凌以漂亮的高...
科技日报北京2月8日电 (记者张佳星)记...
人民网北京2月9日电 (记者王连香)记者...
科技日报北京2月8日电 (记者张梦然)据...
科技日报讯 (记者马爱平 通讯员赵鹏跃...
2月2日,海军航空兵某旅组织战备巡逻。刘...
“前方道路遭‘敌’破坏,车辆无法通过。...
Copyright © 2015-2023 非洲产业园区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8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