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正文
七十五载砥砺奋进踔厉奋发笃行致远
2023-08-05 07:02:23    山西经济日报


【资料图】

忆往昔,峥嵘岁月披荆斩棘

翼城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47年,诞生于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成长于如火如荼的建设时期,壮大于改革开放的清明盛世,踏着时代前进的鼓点,走过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1946年,翼城县第一次解放,冷泉的“济生药庄”、四望村的“民生医院”、大青洼村的“医药研究室”、曹公村的“同济医院”拉开了翼城人民医疗卫生事业的序幕;  1947年2月,翼城县第二次解放,整合医疗资源在北关车辕胡同成立了翼城县中西医院;  1948年,更名为“翼城县民兵医院”;同年10月,与太岳二专属医院合并成立“翼城县政民医院”;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翼城县卫生院”;  1958年8月26日,从北关车辕胡同迁至现粮食局院内,更名为“翼城县人民医院”;  1970年搬迁至翼城县红旗街11号;  2022年国庆节前夕,位于唐霸大道南端的新院区正式启用。

看今朝,十年磨剑运筹帷幄

这十年,夯实根基,利剑伴行。新院区于2011年动议,得到了历届县委县政府、县级相关部门和广大群众的广泛关心和大力支持;经历四次选址,于2017年11月13日奠基,2018年4月正式开工,2019年11月主体工程全部完工,2022年9月28日搬迁启用。  新院区占地120亩,建筑面积80425平方米,项目总投资4.24亿元,是翼城县建筑规模和投资额最大的重点民生项目。新院环境及基建设施实现巨大跨越,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现代化花园式智慧医院。  医院引进了最先进的飞利浦UNIQFD20数字减影大型血管造影成像系统、128层螺旋CT、数字乳腺X射线摄影系统等,尤其是引进了目前国际最先进的联影uMR760 3.0T高端磁共振,可在人体神经系统、腹部、脊柱、全身各关节等部位,开展形态学及功能学检查,搭载全新光梭技术平台,实现超高速及超高清的磁共振检查,开启磁共振精致极速成像时代。  这十年,引育并重、俊采星驰。医院一直遵循“引进有用人才、用好现有人才、留住关键人才、培育未来人才”的人力资源管理思路,秉持引育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先后引进培养硕士研究生18人,在读硕士研究生3人,在读博士1人。累计拓展北京协和医院、北京301医院、北京阜外医院等20余家国家级研修名院。共派出150余人次长期进修学习,如今,他们都已成为医院发展过程的中坚力量。  这十年,精诚合作,开拓创新。该院在全省率先与北京301医院开通了远程会诊业务,让老百姓能够在家门口享受国家级医疗服务。积极和省级、国家级大医院建立协作关系,不断探索与山西白求恩医院等省级名院的合作模式,建立长期帮扶关系,邀请省级、国家级知名专家来院手术、讲座、查房,学科建设能力不断提升。目前,建立有2个专家工作站、2个博士工作站。十年来,累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76项,特别是各项介入手术的不断突破,使该院成为全市率先开展介入诊疗的县级医院。  这十年,踔厉奋发,铸就王牌。目前,该院拥有重症医学科、神经内科、心内科3个省级重点专科;骨科、妇科2个市级重点专科;产科、神经外科、影像科3个县级重点专科;心内科和重症医学科被省卫健委授予“优质护理示范病区”。尤其是重症医学科这个“10”后年轻学科,短短十年,经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起初的8张床位,发展至现在的20张;从一个新兴学科发展到现在的“王牌学科”;从2011年抢救危重症患者305人发展至现在的每年千余人,是技术、设备和人才的支撑使其稳居全市领跑者。作为医院抢救危重病人的主要阵地,拥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医护人员全部经过国家级名院进修学习,各科室能熟练开展各项抢救治疗技术,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高达96.4%。  这十年,服务升级,春风化雨。医院在全市率先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率先实行“先住院、后结算”。建立了以人民医院带头,涵盖14家卫生院的医疗集团,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各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打造以人民医院为中心,纵跨全县及周边县市的医疗服务网;开展的“千名医生进万家”“优质服务基层行”“医桥连万家”等品牌活动,已成为家喻户晓、有口皆碑的健康新风尚。  该院以急诊为依托,不断完善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新生儿及危重孕产妇急救中心建设;创立多学科诊疗模式,提升了急危重症救治能力。此外,该院还积极打造智慧医院体系,加速信息化建设,完善掌上APP功能,深化“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

望未来,乘风破浪锦绣前程

展望未来,前景可期。该院将对标建设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强县的总体要求,以新院区启用为契机,全面提升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倾力打造全市一流、全省有名、全国有影响的现代化、智慧型综合医院,为人民群众的医疗和健康事业作出新贡献,谱写发展新篇章。

周新红

X 关闭

往期话题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3 非洲产业园区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8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